方舱医院患者党支部协助医护抗疫

第一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要出院,新的党支部书记在投票中产生。

“危难时刻,党员冲在前面,这个原则不能变。尽管我们是患者。”张兵指着身上的党徽说,方舱医院A区的勤杂工作,基本上被临时党支部承包了,所有党员都不计回报。

47岁的张兵,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前,是洪山区交通大队的信访民警。2月6号,连续发烧10天后,作为武昌方舱第一批患者,张兵被社区安排到方舱住院,他不仅是病友群的群主,还是武昌方舱医院A区临时党支部书记。

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第一个方舱医院,推开门,一眼望去都是成排的单人床,再靠近一点,会看到每个患者的眼里都是期待。自从2月6号开始接收社区安排的确诊患者,这儿就陆续住进了900多位轻症新冠肺炎患者。

“刚来的第一天,部分下水管不通,地上都是水,医护人员为了我们,忙的应接不暇,后来很多患者自发加入了‘清理大军’,这其中大部分是党员。”张兵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当天的场景。2天后,全部患者都安顿好了,这些党员凑在一起,在病区主管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临时党支部的见证下,成立了武昌方舱A区患者临时党支部。

从那一天起,只要开支部会,党旗都要挂在病床前。

张兵说,最开始党支部只有22人,后来更多患者分批入住,党支部已经壮大到了35人。这些党员被划分到不同的小区域做患者区长,每天帮助医护人员记录患者状态,反映患者需求,只要自己能做的,都义不容辞。

在核酸检测区,一位83岁的武汉人宋婆婆刚刚做完第二次咽拭子检测,看到过路上的张兵,笑着迎过来拉着张兵说,这是我们的好书记,我每天的午饭,都是他替我断到跟前,转头发现记者在直播,愣了几秒拽住张兵说,明天要出院了,我真舍不得。

“住了半个月了,现在感觉方舱就是家。”舱内的多位患者告诉记者,张兵和党支部成员轮值,每天带着患者下午3点半唱歌,晚上7点半跳舞。起初垃圾一直没有人分类,后来看到党员自发帮医护人员收拾卫生,协助垃圾处理,帮忙领取三餐和药品,听到这些党员说的最多的几个字就是:“应该的!”

在武昌方舱的临时党支部,张兵只是党员代表中的一个。

今年39岁的宋爽是党支部最活跃的女党员。之所以加入了临时党支部,是因为一个让她感动的背影。

“刚搬进时,很多患者的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不分开,到外面焚烧时,火总是被浇灭。”宋爽回忆,她和临床的大姐都注意到,从第一天开始就一直有位大叔,每天忙前忙后收拾垃圾,到了第二天,宋爽忍不住,问了大叔:“您怎么不穿防护服?其他医护人员都穿。”

“我是病友,不是医生。”大叔说完憨厚的笑了,宋爽追问他是哪个病床的,大叔笑着没说话,继续拎着大垃圾袋走了。

宋爽说,后来她悄悄地跟着大叔,才知道他是159号床的主人。2月8号,舱内有了临时党支部,患者才都知道,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姓肖,今年65岁,是退伍老兵,还曾获过二等功。

也是从那天,宋爽和很多党员意识到,其实自己能做的可以更多。能帮医护人员分担一点,医护人员就能少辛苦一点。如今,全舱患者吃完饭,垃圾十分钟之内就能自发干湿分离的清理干净,很多病友说,每次看到党支部成员都在三餐后收拾垃圾,心里既感激又过意不去,更自发的做好自己的事儿。

如今,武昌方舱已经陆续出院近200位患者,党支部的成员也在不断更迭,明天是张兵出院的日子,患者们张兵已经连续两次核算检验呈阴性后,纷纷过来道别。

“下午开党支部会议,推举了一位更年轻有为办实事的方成意同志做下一任党支部书记。“张兵也有很多要做的事儿。在方成意同志从手里接过张兵的红色工作证时,看了一眼党小组成员举手表决身后的党旗,他一边念叨着继续为患者做服务的决心,一边走到了159号床,向记者指着说,这儿,就是老肖大哥的从前的床位,他已经出院了。(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 健康时报记者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