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医生雷神山日记 3 

我们也是雷神山的创建者

2020年2月22日

医疗队进驻雷神山,但接管的病区还空空如也。疫情紧张,上级的死命令已经下达:48小时内必须开始接收病人。医院边建边开,后勤系统已经长期超负荷运转,按照常规流程等待物资配送肯定无法按时开工。怎么办,坐等吗?NO,NO,NO,这不是阿拉上海的腔调。队领导果断决定,全队角色转换,先做雷神山的建设者。

“疫”线日记|雷神山医院边建边开,这是阿拉上海的腔调

队员们被分成不同小组,在护士MM的带领下前往仓库领取物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家也不知开设一个病区居然需要堆成山的物资!我们要把各种物品运送到停车场,协助工人们装车,然后赶回病区,协助卸车,再搬运到病房,拆箱,登记,安装,摆放到位。

“疫”线日记|雷神山医院边建边开,这是阿拉上海的腔调

大家在医学上都是一把好手,在干体力活上一开始可颇有些差别。一个小兄弟居然把拖货平板车玩的贼溜,我心里暗想他学医之前是不是拿过蓝翔的文凭。我和队友周勇医生虽然也想尽力跟上90后们青春的步伐,但很快变得沉重的呼吸还是暴露了我们自以为被口罩帽子遮盖的年龄。但长者胜于智啊,我们很快找回了自信。在去一个偏远仓库领取五台血透仪的任务中,我俩运用“跷跷板”技术搭桥铺路,成功的让贵重的设备安全翻越几道管线构成的路障,顺利运回。带队美丽姑娘的雀跃让我们颇感得意。

“疫”线日记|雷神山医院边建边开,这是阿拉上海的腔调

很快,伙伴们都开始汗流浃背。我和周医生对视了一下:脏兮兮的蓝外套,白色的粗纱布手套,泥泞不堪的鞋子。“你说,我们现在是不是最帅的蓝领呀?”我摆了一个“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姿势。“那他们就是最美的白领了”,周医生笑着指指,夕阳下,一群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建筑工人仍在热火朝天的奋战。是啊,在国家面临巨大卫生危机的时刻,岗位的概念已然模糊,所有人唯有力尽所能。无论挥洒在病房外还是病床边,将来的我们都会为今天流下的汗水自豪,因为我们都是雷神山的创建者。

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心内科医师 葛恒